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驛街151巷6弄3號

照片中建物為臺灣本地樣式的建築平房,內部天花板已用現代裝潢包覆,但還保留樑柱為檜木製木結構,牆面則用土塊混入剁碎的稻草砌成,再在表層塗上白灰防水,亦即建造「土角厝」的工法,而不同於原來日式建築中編竹夾泥牆的「小舞壁」工法。建物在1990年(民國79年)因原本屋頂瓦片破損,而臺灣瓦當時已經斷絕產出,所以改用仿製鐵片瓦。 居住在此的黃女士說,後驛里一帶的民眾原本祖居於此,日治時代戰時受到空襲,使得此地遭到焚燬,居民遷往鄉下或其他地方避難,直到戰後才又回來此地重建,後來則又移入了東石、布袋等海口人,在現今後站東北側,該地就以東石鄉副瀨村之名稱為「小副瀨」;而現今後站西南側則移入澎湖人,因而稱為「小澎湖」。黃女士原本居住在小副瀨,因住屋倒塌毀壞,因而搬來現居的小澎湖親戚家。而該地目前所見的老房子都是在1950年代前後重建蓋成。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嘉義市西區後驛街151巷6弄3號
  • 事件
    二次世界大戰空襲;澎湖人遷入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3.479387
  • 所在地-經度
    120.439081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後驛街151巷6弄3號
  • 撰寫者
    國立嘉義大學台灣文化研究中心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3.47938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0.439081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嘉義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西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後驛街151巷6弄3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