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屬街屋式二層樓瓦頂建築,屋頂屬日式建築中的「切妻造り(山牆)」形制;一樓已改為磚造,二樓則仍然保留雨淋板、窗欄等日式木造屋的結構特色。 建物從現場狀況來看,目前應為無人居住。據後驛里里長陳其生表示,後驛里到1960年代仍然相當熱鬧繁華,當地也幾全是木構造屋;因為當時要越過鐵路聯通東、西兩區,僅有林森路一側可通行,還沒有現今的嘉雄、博愛、北興三座陸橋的興建,而後驛里便成為聯通鐵路兩側的重要樞紐地區,匯聚許多人潮。現在此地還留著的木造屋,幾乎都在1960年(民國49年)以前就建成。
照片中建物屬街屋式二層樓瓦頂建築,屋頂屬日式建築中的「切妻造り(山牆)」形制;一樓已改為磚造,二樓則仍然保留雨淋板、窗欄等日式木造屋的結構特色。 建物從現場狀況來看,目前應為無人居住。據後驛里里長陳其生表示,後驛里到1960年代仍然相當熱鬧繁華,當地也幾全是木構造屋;因為當時要越過鐵路聯通東、西兩區,僅有林森路一側可通行,還沒有現今的嘉雄、博愛、北興三座陸橋的興建,而後驛里便成為聯通鐵路兩側的重要樞紐地區,匯聚許多人潮。現在此地還留著的木造屋,幾乎都在1960年(民國49年)以前就建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