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物屬木造、磚造的複合結構,主要分為起居空間與祭拜的神明廳兩個主體結構。由於年久失修,已看不見建物原來的瓦頂形制。然而特別的是,從建物物屋頂的殘跡中露出了防水工法之一的抗拉油毛氈。 據後驛里里長陳其生表示,以前當地日式建築木造屋的屋頂底層會鋪蓋一種浸泡過瀝青的黑紙,此黑紙即是臺灣日治時代的日式建築常見的抗拉油毛氈,防水且耐久,屬於容易保養又比較便宜的防水工法。此地居民當時即常用抗拉油毛氈鋪蓋在屋頂上,然後再施加其他建材,甚至是簡單的塑膠材料。該建物是後驛里唯一還看得見這種工法的房子,保存了後驛居民往昔生活場域的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