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桃園大圳通水式

本篇報導為大正14年(1925)5月14日上午舉辦桃園大圳通水式的報導,目前所知存世相關報導文章僅三篇,其中只有本篇內容較詳盡,另外二篇則相當簡略。內容以記述桃園大圳舉辦通水式的過程,對於桃園埤圳史而言,是彌足珍貴的文獻記錄。 經過約一年前的大正13年(1924)5月26日進行桃園大圳「試通水」之後,臺灣總督府決定在大正14年5月盛大舉辦「桃園大圳通水式」典禮,典禮原定在「第一支線第一號池」畔舉辦露天儀式,由於辨天池下了一場大雨,因而臨時將典禮式場移到桃園公學校內舉行。參與典禮人員以新竹州、台北州所屬官員、職員和桃園郡、中壢郡、大溪郡的耆老為主,總督府中央由總務長官(等於今行政院長)、內務局長(今內政部長)、殖產局長(今經濟部長)出席,當日出席典禮人數約2,000人。通水典禮由第七任桃園大圳工程主任五十嵐大輔技師提出名為「荒蕪之地變美田」報告,並由長官致辭,以及動工時的桃園廳長武藤針五郎追懷故事。下午舉辦盛大慶祝活動,晚上舉行桃園第一次的煙火活動。桃園大圳工程從調查、測量、設計到動工、建設、完工為止,總共歷時長達27年時間,為台灣史上耗時最久,最困難的水利工程。從典禮的盛大與隆重,可見得桃園大圳通水時的風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煒舒
  • 貢獻者
  • 創作者
    桃園大圳組合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5
  • 媒體類型
    報紙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