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重建街與自來水(水道水)

滬尾是台灣最早有自來水的城鎮,起因於淡水港補給需求,水道設施完成於日本統治時代的明治32年(1899)。水源取自滬尾境內河川,取水口位於現今淡水水源街,經過水道送達淡水河岸的滬尾街與淡水港。重建街在當年稱為九崁街,也是滬尾街裡重要生活圈,自然也是台灣最早有自來水的街道。

當年水道並非直接把管線拉進家戶中,而是設置於街路上,類似今日消防栓,百餘公尺即設一座,民眾若需取用,自行取桶打水,挑回家使用。

 圖片拍攝位置位於現今重建街27號,街屋外懸掛日本國旗,街道可見階梯起伏,是重建街的地形特徵。路上可見民間飼養雞隻,早期漢人街屋內天井,也是飼養禽畜空間,糞尿隨街道水溝排出,孳生鼠輩、蚊蚋,以致暑熱時常有疫病。自來水道完成後,滬尾街衛生條件改善,此後人口數量得以持續上升。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蔡以倫
  • 貢獻者
  • 創作者
    不詳(日本時代圖片)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00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