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中山樓紀念文6-6

袁達三 (1907-1987) 自號鄴叟,河南省臨漳縣人 (今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先後畢業於河北法名專門學校、河北大學政治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北游幹班四期、革命實踐研究院第13期。歷任國大代表、少將主任、中國國民黨特別黨部書記長等職。1970 年應聘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書法。著有《書法概論》、《談筆法簡介永字八法》及《談筆墨紙硯、文房四寳》等。 為紀念國父孫中山百年誕辰,在陽明山上興建中山樓,樓址位於硫磺區內,地熱逼人,且土質軟硬混集,1966年11月12日落成啟用的紀念文。文中記述孫中山發明三民主義,以繼承中華民族之道統為己任,使得我五千年民族文化能夠歷久而彌新。感念國父遺志未竟,應當共同戮力完成,振興我文化道德,不負民族之託付。 作者稚齡始學書,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其宗法。通篇秀麗且工整,深得古人筆法精髓。王壯為曾詩評「聖教吳文欲亂真,晉唐此日有傳人,薄書幃幄勳勤外,健筆縱橫劇有神。」此作以行書,間有草書,秀逸而端整,有集王字聖教序的風韻,筆酣墨飽,深得晉人行草三昧。 此作為〈中山樓紀念文6-6〉6聯屏作品之6,以6行書寫,前兩行主文,「地之臺灣者然;而後始無愧於屋漏,……以此為復興我中華文化明德新民之契機,則庶幾乎!」緬懷國父的精神,以臺灣為自由基地,復興中華文化。此文也反應當時的政治氛圍,作者書寫筆法韻律流暢,也強調端整字形,是為使世人便於識讀賞析。(564字) 款識:總統於國父一百晉一誕辰,發表中山樓中華文化堂落成紀念文,並於五十五年十一月十二日上午,親臨陽明山主持這座莊嚴宏偉之大樓落成典禮。中華民國五十六年端午節前,古鄴袁達三敬書於陽明山新北投奇岩新村客次。 鈐印:袁達三印、鄴叟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袁達三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