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前赤壁賦6-2

袁達三 (1907-1987) 自號鄴叟,河南省臨漳縣人 (今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先後畢業於河北法名專門學校、河北大學政治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北游幹班四期、革命實踐研究院第13期。歷任國大代表、少將主任、中國國民黨特別黨部書記長等職。1970 年應聘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書法。著有《書法概論》、《談筆法簡介永字八法》及《談筆墨紙硯、文房四寳》等。 〈前赤壁賦〉為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作品,因「烏臺詩案」貶謫黃州後,於元豐五年(1082年)與客泛游黃州赤壁有感所寫,藉由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感慨生命的短暫,然而蘇軾認為天地萬物逝者如斯,一切都是自然演變,以豁達的心看待,便能安適自在。 〈前赤壁賦〉現存常見的傳世書蹟,有蘇軾、趙孟頫、文徵明、祝允明等,本作品與文徵明所書版本較為接近,在形式上都是行草並用,雖然字字獨立少連接映帶,但行筆流暢。作者書學宗法於二王,筆法盡得晉唐真髓,此件書寫有著晉人尚韻的特質,深得聖教序的風采,優雅的帖學筆意,以詮釋蘇軾壯闊的氣度及文采。 此屏為〈前赤壁賦6-2〉6聯屏作品之2,以5行書寫,由「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僊。……餘音嫋嫋,不絶如縷。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乘舟遨遊之心境有如羽化登仙般,自在的吟唱,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余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洞蕭和歌之音,如泣如泝般。(547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袁達三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