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孫過庭書譜序

袁達三 (1907-1987) 自號鄴叟,河南省臨漳縣人 (今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先後畢業於河北法名專門學校、河北大學政治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北游幹班四期、革命實踐研究院第13期。歷任國大代表、少將主任、中國國民黨特別黨部書記長等職。1970 年應聘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書法。著有《書法概論》、《談筆法簡介永字八法》及《談筆墨紙硯、文房四寳》等。 此作以錄孫過庭〈書譜〉暨其小傳,〈書譜〉為唐代孫過庭以草書所撰寫,內容論述歷代書法的變遷,書法的理論分析,為書法理論確立框架基礎,書寫字體流美,筆法源自王羲之、王獻之,被後世奉為圭臬,現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通篇翰逸神超,字態筆姿俊逸,可說深入晉代王氏堂奧,有綿裡藏針之妙,婀娜間愈顯剛健。 作者稚齡始學書,從歐陽詢、趙孟頫、褚遂良、虞世南等楷體,長大後以王羲之、王獻之為其宗法。此作以行、草書寫,以二王的筆法,並參酌〈書譜〉筆意,秀逸而端整,深得二王、孫過庭之意。 此作為作者〈孫過庭書譜序8-5〉8聯屏作品之5,以10行書寫,由「派。貴使文約理贍,跡顯心通;……既能險絕,復歸平正。初謂未及,中則」。其中「茲」字有錯,故以右側兩點點去。而文中談到〈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太師箴〉、〈蘭亭集序〉都是極其精妙的傳世佳帖,各有不同的情感寄予。揮運之法要達到「心不厭精,手不忘熟」的程度方能體會妙意,也提出初學分佈,先求平正,然後再求險絕,最後又回復平正,如同人生的境界。(599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袁達三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