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20

「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的歷史背景泛指自1949年至1954年間,自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原中華民國國軍,亦被稱為「泰緬孤軍」,進入泰緬寮「三角」地區整頓,人數僅一千四百餘人。在李彌將軍的領導之下,殘軍精實茁壯,竟能重創緬甸軍隊,爭取國內外的奧援,進而反攻雲南。軍隊曾於猛撒地區建立反共抗俄大學及機場,但戰果無法保持;1953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緬甸與蘇聯的控訴,要求中華民國軍隊退出緬甸。在國際輿論壓力下,政府決定將部隊解散撤回臺灣,自1953年至1954年止,先後將官兵與眷屬分為三批,由緬甸經泰國撤退。 我國軍隊將擄獲中共軍隊的戰利品建檔後回報上級,照片內含紅星手冊、前進手冊、其他書籍或筆記、勞動簿、慰問袋、二瓶藥罐、香菸一包、軍帽、軍服、筆二支、公文命令(照片的左側)等裝備物資與私人用具。 慰問袋表達當時故鄉人民對軍人的一片心意,裡面通常包含慰問信、食品、簡易衛生用品或家人照片等,具有振奮軍心的鼓勵功效;紅星與前進手冊均代表毛澤東的思想與口號,亦為當時共軍奉行的最高指導原則;被覆線為軍隊的通信兵所揹負的軍用電話線;另從服裝穿著的簡便程度以及拍照神情判斷照片中的男子應為從事情報工作的特工人員,一般士兵與軍官毋有此類輕鬆的情境照。(502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不詳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