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劉禹錫陋室銘

陳振邦(1931- ),雲林縣古坑人,字又生、右生、愚主,號劍湖山人,自幼學習書法,為人溫文儒雅、謙恭和藹,,國小時期奠定正確的筆法與嚴謹的學習態度,奠定日後行草基礎。初中時期,國文教師鍾丞政擅長隸書與行書,受此影響練習型書,又於師大附中就讀時期,與同宿施翠峰經常切磋,對藝術理論、書法的結構、張法、鑑賞能力進行大幅的提升,師古創新,氣勢磅礡、蒼勁俊逸。 民國四十六年,參與教育部文藝部講座進行書法訓練,受王壯為、丁念、宗孝忱等人指導,理論與書寫技法提升,隔年拜謁近代草聖髥翁于右老,受指點由魏碑體會方圓筆法,紮實練習,書藝更臻仙境,後與太極氣功做結合,體會抑、揚、頓、挫、翻、絞等奧妙,柔中帶剛,頗具韌性,服務多年來,為教育盡心盡力,每年都為學校獻出墨寶義賣,籌措基金,無私奉獻,師生無不稱讚。任財團法人鳳甲教育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多項書道協會、書法相關藝術學會理事長與顧問,力推標準行書,為教育貢獻良多。 陳振邦以行書書寫本作「劉禹錫陋室銘」,節奏明快,走筆露鋒,靈活圓轉,簡捷隨意,自然流露,充滿情趣,時而細如髮絲,時而抑揚頓挫,隨勢而就,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瀟灑奔放,字如其人,文質彬彬、真誠敦厚。(501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振邦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