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王昌齡出塞詩

張清泉(1959-)出生於苗栗縣,字德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歷任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國文系系主任、臺灣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對於國學、儒學、佛學、書法等領域皆有深入研究,並有多本著作發行。書法師承黃金陵,為曹秋圃再傳弟子。為中國書法學會會員,亦是一諦書會、一德書會會員並曾擔任會長等職務。曾參與國中小書法教材編寫工作,對於書法教育與推廣不遺餘力。 此件作品以唐代詩人王昌齡〈出塞〉一詩為書寫內容,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王昌齡以描寫邊塞風光見長,此詩雖未全然寫景,但透過亙古的明月、矗立的城關,已然道出邊塞的蕭瑟與荒涼,也接續引帶出詩人對於連年征戰的無奈與惆悵,以及期望干戈止息的平和想望。 張清泉以草書書寫,其用筆迅捷、筆意連綿而未顯滯礙之感。文字結構多取緊歛,點畫沉著渾厚,再透過「人」、「使」、「在」等字的縱放體勢以表現草書的開闔之境,也吻合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的旨趣。此件作品筆畫運行可謂圓轉如意,足見張清泉在書寫時的自信。其對於草書結構也極能掌握,因此行筆迅速但結體毫無鬆弛,點畫也未有含糊不清的缺失,而不時出現在作品中的飛白,也表現出王昌齡詩意中的蒼茫之感。(512字) 款識:王昌齡〈出塞〉,張清泉。 鈐印:德如、張清泉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清泉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