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螺大橋

陳景生(1932- ),廣東人,畢業于廣州美術學院,師承嶺南畫派關山月及黎雄才老師。曾於海南島工作二十餘年,深受當地原住民文化所吸引,從此深入了解原住民,並在日後以原住民為主題創作。1995年移居臺灣,有感臺灣原住民文化的多元與獨特,全心的投入台灣原住民藝術的領域,數年間在各個部落族群穿梭,登遍群山只為收集著故事。 陳景生擅長版畫與水墨,描繪原住民的人事物之外,也透觀察來描繪山川題材,作品多以彩墨為媒材,形式上以重彩、平圖等技法設色,同時運用線條的變化,讓版畫與水墨做結合,形成獨特的風格。陳景生移居台灣後便一直定居於彰化,除了深入探索原住民文化之外,也注重台灣鄉土之美。 本作「西螺大橋」,正是其山水作品,在用色上大膽鮮明,朱紅色的樹葉與遠方僅少量設色的群山產生對比,不同於傳統山水畫作品,河中石頭罕見的使用靛藍取代石綠,安排在畫面中湍急的水流,卻沒有太多水花,可見濁水溪的平靜,作者利用西螺大橋的透視,將畫面的空間拉開,再以淡墨描繪筆法、設色,利用偏遠的群山作為背景,將景深拉到最遠,本作可見作者長年來受原住民藝術影響的構圖,與描繪原住民風俗民情的地圖十分類似,且畫風細膩,細部如樹葉都清楚可見,十分特別。(504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陳景生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