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賜祿(1957-),出生於臺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自幼師承掌牧民,學習詩文書畫從未間斷,數十年潛心創作,專長書法、篆刻、陶刻、木刻。歷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臺灣省書畫家協會理事、三不亦齋讀經書法教室教席、臺中市麗澤書畫學會理事長。多次舉辦個展,出版有《意象再現》、《莊賜祿意象創作專輯》。 莊賜祿認為藝術即生活、生活即藝術,透過毛筆、刻刀將生活生動地呈現出來。如以陶刻為例,以柔克剛地表達藝術理念,當線條墨韻遇上泥土,碰撞火花,並藉此觸動生活美學理念的想像與對話。此篆書節錄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這闋詞為辛棄疾調任鎮江知府之後,登臨北固亭,抒發報國無門的感慨憤懣。憑高望遠,撫今追昔,於是寫下這篇傳唱千古之作,其詞用典精當,兼有懷古、憂世、抒志的多重主題,全詞表達了辛棄疾對南宋朝廷的不滿及懷才不遇的慨嘆。 此作以小篆為基調,結體紮實穩健,用筆則能方圓並用,以圓筆取勁而顯古穆端莊,方筆則能略添爽利之筆趣。作者運筆穩定,加上濕潤的墨色,故筆畫線條多顯渾厚。落款以行書書寫主文出處,風格秀潤、婉轉流暢。通篇作品力求氣韻溫潤,書寫時不疾不徐。惟主文最後的「虎」字結構偏向隸書,線質方正平穩,也呼應出整體的平衡。(530字) 款識:節宋朝辛棄疾〈永遇樂〉詞,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歲在己丑 年仲春,莊賜祿書。 鈐印:大吉祥、莊賜祿、無功。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