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念奴嬌(草書)

張光賓(1915-2016),生於四川,1945年畢業國立藝專國畫科,曾受教於傅抱石,李可染、黃君璧、潘天壽、高鴻縉諸家,擅山水、人物,書法兼能各體。投身軍旅20年,輾轉來台。1969年任職故宮博物院書畫處,潛心古書畫研究,於元代致力尤深。著有《中華書法史》、《元四大家》、《書法藝術》、《花竹畫》、《元代書畫史研究論集》及《書畫集》二冊。歷任國立藝術學院美術系所教授, 2010年獲頒國家文藝獎與行政院文化獎。 此文〈念奴嬌〉詞是南宋張孝祥所作,泛舟於洞庭湖時的觸景抒懷之作,題目為〈過洞庭〉,在近中秋月明的時期,寫出素月與銀河映在悠揚的湖光夜色,想起在嶺南官宦的日子,對於人生的苦短感到辛酸。詞云:「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界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銀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怡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作者書法擅於中鋒用筆,有著謙和敦厚的氣韻,此作為其94歲所寫,更顯得筆力渾厚,氣象拙樸,草書筆韻自篆書而來,線條奇屈纏繞連綿,氣勢雄渾,神采奕奕。如此作跋文中提及南宋魏了翁評論此詞云:「張于湖有英姿奇氣,著之湖湘間,未為不遇。」作者書法也得此意為之,而有著意氣勃發之態,行氣間也顯見豪邁不羈氣韻。(548字) 款識:張于湖念奴嬌,魏了翁云張于湖有英姿奇氣,著之湖湘間,未為不逢。洞庭所賦在集中最為傑特,方其吸江酌酒賓客萬象時,詎知世間有紫微青瑣哉?兩千零六年歲戊子春月于麗山寓盧,九四癡翁張光賓并記。 鈐印:任自然、張光賓印、于寰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張光賓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