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梅鵲爭春迎歲華(四連屏)

邱敏華,字寒香,台北瑞芳人,書畫家。師承李奇茂與杜簦吟,任台灣新世紀文化藝術協會理事長與中正紀念堂國畫班講師。作品被收錄於國父紀念館《中華當代名家書畫集》(1998)與歷史博物館《百家書畫集》(1999)之中。2005年受中正紀念堂邀請於「中日文化交流迎春特展」展出,並曾多次參加台、中、日、韓等國書法水墨聯展。 「喜鵲登梅」主題在中國傳統中富有吉祥寓意,梅花象徵春日到來,喜鵲則代表福氣與七夕傳說。民國以來,國畫家常以喜鵲梅花為主題,例如齊白石繪有多幅喜鵲登梅的作品,徐悲鴻繪有《喜上眉梢》(1935),可見民初畫家對此題材的喜愛。此外,從此連屏形式來看,國畫的條屏發展甚最,一般可分為獨景和通景兩類,通景有次序,而獨景內容間必須有所關聯,本作為通景。條屏一般為雙數,四條屏(或四連屏)就是四幅一組的畫,最少為兩條,最多可達十六條之多,以四條屏最為常見。 整套四連屏作品呈現梅花盛開的春日景象,既獨立又相互聯屬。四幅作品構圖手法類似,在梅花上搭配喜鵲,右起第一幅更表現出一家和樂融融的景象。鵲巢坐落於往右上生長的梅幹之上,兩隻成鵲將剛攜回捕到的小蟲,三隻幼雛則嗷嗷待哺,溫馨有趣。繁花盛開的紅梅,更有春意無限好兆頭的象徵寓意。(500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邱敏華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