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坡句

林政輝(1941-),字星五,齋號拱辰樓,臺北新莊人,於1957年放棄建國中學高級部,以優異成績考入省立臺北工業專科學校機械工程科。約1969年於三重太璞宮見澹盧老人曹秋圃於宮內講學,遂逐步成為入室弟子,精各體書法,星五字號即為曹老師所賜。各體均廣泛涉獵,下筆隨興,富於變化,墨韻與線條的結構分明,流露從容閒逸的率真性情,造形強調自然不做作。 林政輝自述「書法有如人的指紋,絕無雷同,各家風格迥異,習書要從臨摹古人作品開始,學習古人法度,比較各家異同,吸收消化,成就自己風貌,才算成功。臨摹古人作品,初學者應先學習古人筆法,再研究體,二者兼顧,好書字成。」,機械工程出身的林政輝以現代語言表示「筆法是產品的零件,結體就是零件的組合,零件堅固,組合平穩,成品自然完美」,將書法美學挪移理科領域,隨興筆法顯得有條不紊,一切有了依歸。 本作釋文為「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以行書、草書寫就,出處來自蘇軾《後赤壁賦》,作品性格強烈,字體彷若即將自畫上彈出的鏗鏘有力,氣勢瀟灑,其字反映書寫理念,雖是傳統書法,但涵納自身創作底蘊,呈現自然而不花俏的氣氛與樸實,恰如其指導畫會書友期許追求自然韻味而非繁複筆法的教學初衷。(500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林政輝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