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訪賢圖

倪占靈(1923-),安徽渦陽人,後遷臺灣。師事工筆花鳥大師喻仲林,擅水墨蝦、鯉魚、精工筆花鳥、水果,國內個展14次,聯展百餘次,國外展美、日、韓、馬、約旦等,曾獲獎多次,作品為國內外美術館收藏。現任臺灣中國美術協會理事、甲辰詩書畫會副會長、松柏國畫社長,中華書畫會會長,著有《倪占靈畫集》。 本作為倪占靈與中華書畫會畫家共11人合繪,應為中國神話故事「姜太公釣魚」之一景;傳說姜太公在商朝末年曾當過小官,但當時商紂王當政,暴政年年、內亂不斷,不願見到民不聊生的他辭官遠走,隱居於蟠溪峽。姜太公隱居時期常到渭河釣魚,但他卻用直線無彎折的金屬絲當魚鉤,想當然爾,一條魚都釣不到。有一回,周文王正好出巡到渭河附近打獵,見到當時已經垂垂老矣的姜太公坐在河邊釣魚,且魚鉤竟然是直的,納悶之餘問姜太公:「魚鉤要彎的才能釣到魚,你的魚鉤怎麼是直的呢?這樣釣不到的。」姜太公回道:「我要釣的是自願上鉤的魚,我不必用彎的魚鉤來強迫魚上鉤,要來就來、不來也罷。」周文王是聰明人,一聽就知道姜太公一語雙關,便向姜太公表明自己將振興世道,希望姜太公能擔任自己的老師。周文王當場拜姜太公為太師,更親自拉車請回姜太公。 本作所繪正是此景,周文王拱手作揖、畢恭畢敬,姜太公氣定神閒、若有所思,正所謂「訪賢」。作者巧妙運用透視點的變更,觀者視線隨著河流蜿蜒,往畫面左方看去,是雲煙飄渺、恍若隔世,然而望向畫面右方,林木交接處隱約可見人、車、馬等護駕陣仗,同時也象徵著世俗紛擾;究竟是繼續仙隱山林,還是入世還俗,兩條截然不同的道路,賢者當下所面臨重大抉擇之心境,也能透過此畫一覽無遺。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倪占靈等11人合繪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