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源遠流長

許海欽(1930-),生於福建省詔安縣南門內「大夫第」,台灣書畫家,兼擅油畫、水彩,詩文亦佳。自幼即有繪畫天分,1949年東渡台灣之後,於1953年入政工幹校美術系就讀,從梁鼎銘三兄弟習國畫。其後,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台灣神學院哲學神學研究所,獲碩士學位。曾獲全國書畫展首獎、國軍文藝金像獎等。1967年任教於中國文化大學,曾繪製鄭和、鄭成功歷史故事大型壁畫,現存於華岡博物館。屢赴國內外展覽,出版畫集及學術論文數種,並在美國、韓國講學。 許海欽出自學院訓練,中西藝術皆多所涉獵,然卻能交互運用、彼此融通,不被繩準限制,畫風自由放逸,無所拘執。故而,評者認為其藝術表現「能天人心物渾然並用」,以一種近乎哲學層次的說法,解釋其畫藝境界。許海欽曾自言,四歲時即開始塗鴉,父親並未加以制止,故而在成長歲月中能不斷積累,終有所成。青年時期歷經戰亂及離鄉背井的經驗,對日後創作產生不少影響,「我在哪裡?」、「什麼是我?」等疑問,一直是懸宕心中最大的創作來源。 由於真實人生苦多於樂,聚少離多,因此也造就其面對當下、狂放揮灑的個性。一如本畫所見,除造型多變、色彩繽紛之外,畫面上明亮快意、自由奔放的氣氛,或許來自於對人生缺憾的彌補而起。(500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許海欽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