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椿(技法:おしば美術)

日本籍藝術家手塚素蓉的押花作品,日本稱為「おしば(押し葉)」,是花葉壓成畫的藝術。使用厚重書本或專門擠壓裝置,將水分與光排除,施作過程引起顏色變化;襯底有多種選擇,紙、布、木板等。主為運用大自然花草,經整理、加工、脫水,保持花原有色澤和形態,再經過創作者精巧構思,沾黏而成的藝術品;押花最早流行於維多利亞時代,20世紀至今又恢復流行。 山茶花屬常綠灌木和小喬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等別名,日語稱作椿。茶花品種極多,是傳統觀賞花卉,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其具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隋唐時代已進入百姓亭院,唐詩「風載日染開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謬」,茶花於唐宋時稱為「海石榴花」,白居易〈留題天竺、靈隱兩寺〉詩云:「在郡六百日,入山十二回;宿因月桂落,醉為海榴開。」復因其耐冬、枝葉四時常青、蒼潤挺健、豔而不妖,以及「獨能深月占春風」特點,常用以報春,寓意生機勃勃;唐溫庭筠〈海榴〉詩即謂其「海榴開似火,先解報春風。」。 漢文化圈裡常見裝飾題材「春光長壽」,取山茶花、綬帶鳥以寓春意、長壽;七世紀時,茶花首傳到日本,並向亞洲周邊國家傳播;宋代,栽培茶花開始風行,「門巷歡呼十里寺,臘前風物已知春」描述的就是茶花盛開情景。(506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手塚素蓉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