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秋風の詩(技法:創作アート刺繍)

日本籍藝術家白石誉詩的刺繡作品,織繡技術在人類社會文明應用已久,自印度從絲綢之路傳至中國的「繡佛」,是通過刺繡方式,表達佛像莊嚴的技巧。古墳時期傳入日本,飛鳥時期的推古天皇在位時,積極興建寺廟和佛像,此時刺繡被廣泛使用;保存於奈良中宮寺的「天寿国曼荼羅繍帳」,為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刺繡;「繡佛」文獻最早出現於西元605年日本書紀內,文中「飛鳥寺に安置する銅・繍の丈六の仏像をそれぞれ造らせる」為當時的記載。 刺繡技法在平安時期,被用於貴族和雅樂的服飾;桃山時期活用於表演藝術;江戶時期大量使用於小袖和打掛(日本傳統服飾),還有神社使用掛布、婚禮用的掛袱紗都有刺繡的蹤影;從明治到昭和初期,大量高品質的刺繡作品,為日本的外匯做出相當多的貢獻;現今的日本和服和裝飾用品大多數都以機器刺繡,純手工的日本刺繡已非常珍貴罕見。 日本較出名的刺繡為京都「京繡」、東京「江戶刺繡」,金澤「加賀刺繡」;日本「傳統工藝品産業振興相關法律」中,已將「京繡」和「加賀刺繡」指定為受國家保護的傳統工藝。本作有別於傳統刺繡技法和題材,創作秋天景色為主視覺,日本的秋天是收穫時節,時節替鄉間銀杏和楓葉分別著上黃色及紅色,帶來如詩一般的美景,令人屏息。(506字)

基本資訊

  • 作者
    作者: 白石誉詩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