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大湳圳

大湳圳,位在今天的八德區大湳里區域,在清代和日治時期都是大湳區域內主要的農田水利設施,日治時期在完成接引水源的工程建設,從此更造就了八德大湳區域成為北部臺灣重要的稻米、蔬菜供應地。由於大湳區域已經城市化,因而大湳圳已經被加蓋成為馬路,再也看不到往昔的農田與水圳、埤塘景觀。 大湳圳的進水口有二處,圳路幹線全長5,680公尺,支線全長9,080公尺,小給水路長1,900公尺,分汴水門9處,水橋19座,暗渠長6公尺,跌水工程一處,虹吸管全長104公尺。貯水池一口,名為「大堀坡」,位於大溪區埔頂,有效容積68,800立方公尺,最大放水量每秒0.14立方公尺,堰堤長150公人,高3.1公尺,用水期間20日。 大堀坡的蓄水量是大湳圳能夠穩定供水到大湳區域的關鍵,雖然大湳圳已經被加蓋成為馬路,但是在地人與大湳圳共同生活的農田與水文化記憶,始終是八德區域重要的文化與回憶。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八德區大湳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963056
  • 所在地-經度
    121.299167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大湳圳
  • 現況
    已加蓋成為馬路
  • 隸屬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48)/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林煒舒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963056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29916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桃園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八德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大湳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