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上田寮黃屋伯公

上田寮福德祠,位置在桃園市楊梅區高榮里幼獅路,雖然在原為田埂的巷弄內,周邊都是菜園、稻田與竹林,不太容易找到,但由於黃屋聚落人家的信仰虔誠,目前已改建成瑰偉壯麗的廟宇。 本廟因建在上田寮黃屋聚落旁,又被稱為「黃屋伯公」。黃屋伯公原為黃家所豎立的三粒石伯公,以祈求保境護佑。昭和2年(1927)在地民眾發起集資建造祠廟,安置伯公。民國63年(1974)原地增建,民國87年(1998)再進行擴建,因而造就今日壯觀的廟宇樣貌。福德祠是楊梅區高山頂四大伯公之中,佔地最廣闊的一座。廟宇的外觀裝飾講究,門前則塑立龍柱石獅,左右設轎式金爐與淨手台,建築裝飾可以金碧華麗形容。 廟宇後面為化胎,在化胎的圍牆內有三顆石頭伯公安奉,三顆石頭伯公應為福德祠最早的水尾伯公原型。廟內供奉著伯公與伯婆塑像,室內設有廿四孝石雕裝飾。 上田寮區域在高山頂的水尾,臺灣民間盛傳土地公「把水尾」的說法,認爲福德廟如果面對水流的來向,可以護祐水源安全。傳統農業社會之中,仰賴水資源和土壤,進而創造財富。水尾伯公是水資源和土地信仰的結合,也是上田寮民眾的信仰中心。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楊梅區上田寮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4.935845
  • 所在地-經度
    121.170097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上田寮黃屋伯公
  • 參考資料
    黃厚源主編,《過來今來話埔心》(楊梅: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2011)。
  • 資料來源
    黃厚源主編,《過來今來話埔心》(楊梅:財團法人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2011)。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林煒舒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4.93584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170097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桃園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楊梅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上田寮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