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石門大圳進水口工程

本件照片為石門水庫建設期間,由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所發行的宣傳照片。 民國37年(1948)9月,新竹縣縣長鄒清之和縣參議會發起組織「新竹縣石門水庫建設促進委員會」,並為實地勘察和測量,以利水庫工程的推動,開闢了十一份到石門的公路,就灌區受益田畝徵收稻穀7萬餘公斤內撥出一部份充做築路工程費,委員會後來改組為大嵙溪石門水庫建設促進會。民國38年(1949)徐修惠發表《石門水庫初步計劃設計書》,惟石門水庫工程浩大,政府財政困難,一時無法興辦。雖然如此,大嵙崁溪石門水庫建設促進會積極奔走,行政院院長陳誠乃允設經濟部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由於民國43年(1954)、44年(1955),桃竹苗大旱,災情之重為數十年所未見,遂於民國44年(1955)7月1日成立石門水庫建設籌備委員會;翌年7月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成立。在美援協助下,民國45年(1956)7月7日動土開工。 經過八年努力,民國52年(1963),石門水庫開始蓄水;石門水庫工程也在民國53年(1964)6月全部建設完成;6月14日,副總統陳誠主持石門水庫竣工典禮,並於該月底移交臺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委員會接管,進入營運期。營運後,由於充分發揮預期效益,因而成為我國首屈一指的現代化多功能水利工程,更為舉世所公認的亞洲經濟開發事業中表現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林煒舒
  • 貢獻者
  • 創作者
    石門水庫建設委員會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75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