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塘背陂

塘背陂,桃園大圳第11支線第22號池,位置在觀音區武威里桃89號道路旁,蓄水面積9.65公頃,蓄水量199,079立方公尺,灌溉面積101.63公頃。11-22號池,舊名塘背陂,形成於清治時期。沿仁愛路(桃89)北上可以到訪廖氏家祠與「紫霞其室」等在地的文化景觀。紫霞其室,是一座傳統的三合院古厝,左右各有兩排護龍,左二護龍現已翻建為水泥樓房,部份的卵石牆基及舊窗也已翻新為洗石子材質,但是大體上仍然保持完整,古意盎然。正廳的門額上書著「紫霞其室」,顯得古典而雅緻。紫色,在古代由於是難以染出的顏色,因而在東西方的大唐和羅馬帝國,都有著尊貴之意。「紫霞其室」象徵著聚落創建者對子孫殷切期勉。 廖氏在武威里為大姓,本地居民泰半為客裔,自祖先居住於此地已有百餘年,現在聚落裡的住民多為老年人口,每逢春節、清明、中秋節,廖家厝都會舉行一年一度的家祠祭拜,在外地的廖家人都會回鄉參與。 塘背陂周邊的傳統客家文化景觀,是桃園市重要的客家文化資產。

基本資訊

  • 所在地-地址
    桃園市觀音區武威里
  • 免費進場
  • 所在地-緯度
    25.025922
  • 所在地-經度
    121.076505
  • 是否開放
  • 所在地-名稱
    塘背陂
  • 隸屬
    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1895~1972)/戰後時期 (1945~)
  • 撰寫者
    林煒舒
  •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at
    25.025922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lng
    121.076505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city
    桃園市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dist
    觀音區


    detailPage.fieldLabel.Culture_Place.places_address
    武威里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