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笙樂師陶俑

本件為灰陶胎,以黃釉為底,但多已脫落,衣袖摺紋與人物神情簡單刻畫。陶俑造形為男性樂師演奏笙狀,男俑面頰豐滿,頭髮向上梳起,頭戴圓巾。身軀採跪坐姿勢,身體略轉向右側,身著交領寬袖袍。姿態呈現吹奏樂器時,身體略為擺動,袖子下緣亦隨著動作飄逸的動態。 樂舞俑做為陪葬品,充分反映唐代樂舞盛行的文化。笙為中國古老的樂器,根據文獻記載,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樂器。樂器由斗子(也稱笙斗)、簧管、吹嘴三部分組成,早期的斗子是由葫蘆製成,唐代以後改成木製,後來再以銅取代。 本件由梁在平先生收藏。梁在平(1910-2000)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是一位著名的古箏演奏家,同時也是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他畢生奉獻於創作、整理、推廣、演奏箏樂。除了演奏以外,亦出版多本古箏相關的曲目著作。1988年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之特別貢獻;1992年獲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獎」。此件由梁在平二兒子梁銘越捐贈。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