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二人騎馬奏樂白陶俑

本件為表裡和胎質都成白色的陶器,陶俑造形為兩名男性樂師背對背,騎乘於馬鞍上,演奏樂器狀。兩者均為胡人形象,深目大眼高鼻,頭戴胡帽,身著短窄衣、窄褲、尖頭靴。面朝前方者,頭戴渾脫帽,是一種上尖且綴有條紋,兩側上翻的帽型,吹奏嗩吶。面朝後方者,頭戴圓帽,雙手持小鈸敲擊。馬匹低頭,四腳直立於平臺上,配有馬繩與馬鞍,肌肉線條粗壯。 樂舞俑做為陪葬品,充分反映當代樂舞盛行的文化。嗩吶與鈸均為傳自西域的樂器,嗩吶在民間亦稱之為「喇叭」,聲音高亢宏亮,魏晉時期已有記載,至明代則多用於戲曲伴奏,鈸為小型互擊式金屬樂器,迄今仍普遍見於漢樂團中。 本件由梁在平先生收藏。梁在平(1910-2000)出生於河北省高陽縣,是一位著名的古箏演奏家,同時也是一位集音樂、書法、攝影、繪畫於一身的國際藝術家,他畢生奉獻於創作、整理、推廣、演奏箏樂。除了演奏以外,亦出版多本古箏相關的曲目著作。1988年榮獲第十三屆國家文藝獎之特別貢獻;1992年獲行政院文建會「國家文化獎」。此件由梁在平二兒子梁銘越捐贈。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