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共37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有關的相片,第36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許仙與白娘娘》: 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輕歌劇 管弦樂版 手稿 完稿

作品描述:1975年,一位民族舞蹈舞者游小姐計畫在歐洲演出一部中國創作歌劇,透過楊兆禎介紹,遂委託郭芝苑創作一部中國歌劇,經過討論決定採用中國民間「白蛇傳」作為題材。編劇為郭芝苑的多年好友詹益川,1975年9月30日,詹益川完成「白蛇傳」劇本之改編,共有5幕11場。第一幕第一場:「遊西湖」、第二場:「天賜良緣」、第三場「蘇州尋夫」;第二幕第一場:「再世華陀」、第二場:「呂廟鬥法」;第三幕第一場:「酒變」、第二場:「盜仙草」;第四幕第一場:「上山」、第二場「水鬪」;第五幕第一場:「斷橋產子」、第二場「合缽」。1984年10月8日,郭芝苑完成管弦樂總譜,並定名為《許仙與白娘娘》。郭芝苑以西洋「輕歌劇」(Operetta)或德語的「歌唱劇」(Singspiel)的形式與風格來處理此齣戲劇,內容包含臺詞、歌曲、舞蹈等素材,並為了營造劇本所富含之浪漫的民族色彩,特別採用中國音階調式,自然巧妙地融合中西技巧風格,並在些許激昂亢奮之處,使用較為嚴肅之半音手法及宣敘調,但整體而言,乃指向呈現輕巧、流暢的輕歌劇特徵。 《許仙與白娘娘》管弦樂版,第三幕第二場〈盜仙草〉 大總譜;手稿(完稿);37面(12張)。 以鉛筆抄寫,藍筆添補。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