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小協奏曲─為鋼琴與弦樂隊》分譜 手稿 完稿

作品描述:這首替鋼琴及弦樂團創作的《小協奏曲》完成於1972年;1974年10月,由當時臺灣省立交響樂團首演,指揮為李泰祥,鋼琴獨奏為簡若芬。《小協奏曲》包含三個樂章,速度依序為快、慢、快,其中亦包含西洋古典樂派所常運用之「奏鳴曲式」(Sonana Form)。樂曲結構上,本質上乃承襲海頓、莫札特、貝多芬一脈相傳的創作手法。然而,在曲調、和聲等素材運用,則有如西洋「新古典樂派」(Neo-Classical)的創作理念,將新的素材灌注在舊有的框架中,有「舊瓶裝新酒」之意;惟所採用之旋律材料,乃源自專屬二十世紀的臺灣或中國地區。儘管帶有些許大、小調和聲色彩,但五聲音階、全音音階、特殊和聲結構(如由二度、三度、四度堆疊起來的和弦)與進行方式,才是真正組成這部作品的基本元素。它傳遞出濃厚的臺灣聲音。《小協奏曲》結構緊密、一氣呵成,尤其第一、第二樂章主題,流露出強烈的臺灣小調色彩,甚至第三樂章的主題,還採用出自臺灣民間戲曲「扮仙」曲牌,儘管樂曲非屬最新穎、前衛之行列,卻是難得一見的佳作。 《小協奏曲─為鋼琴與弦樂隊》 分譜;手稿(完稿);66面(22張)。 以藍筆、黑筆抄寫、修正液修改,鉛筆添補。 包含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三角鐵、小鼓、定音鼓。

基本資訊

  • 日期
    作品日期: 1972/01/01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