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狂想曲為鋼琴與管弦樂─原住民的幻想》管弦樂曲 分譜 手稿 完稿

作品描述:《原住民的幻想》的副標題為:為鋼琴及管弦樂團的狂想曲(Rhapsody for piano and orchestra),是郭芝苑的第二首管弦樂編制作品,繼《交響變奏曲》之後創作,完成於1957年。此曲原為鋼琴獨奏曲,後來才改編為鋼琴協奏曲的形式,其中的兩主題皆來自臺灣原住民歌曲。第一主題雄壯、活潑,由郭芝苑的小學老師陳昌瑞提供;第二主題則具有熱情、優美的哀愁情懷。此曲強調原住民族生活日常裡之「原始」印象,自然直率的第一主題為全曲發展重心,不但持續反覆與發展,甚至曲終的熱烈高潮,亦是自第一主題發展而來。但可惜的是,作品完成當時,音樂界追求新穎的現代化的聲響且並不重視此類強調民族特色之浪漫音樂風格,故作品直到完成的42年後,即1999年3月30日,才在強調「本土」之社會意識氛圍下,由臺北縣立交響樂團及鋼琴家閻亭如於臺北縣立新莊文化藝術中心完成首演。 《狂想曲》(鋼琴與管弦樂) 分譜;手稿(完稿);113面(30張)。 以黑筆抄寫、修正液修訂,藍筆、鉛筆添補表情記號。 包含長笛、雙簧管、降B調豎笛、巴松管、法國號、小號、長號、低音提、定音鼓、鼓鈸、鋼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創作日期:1957。

基本資訊

  • 日期
    首演日期: 1999/03/30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