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朱黑漆謝籃

本件為臺灣早期傳統社會的謝籃款式之一。以竹片、竹蔑為支架,以篾皮及篾條編製深籃壁,形狀似盆,有蓋,內外皆塗滿黑漆,並於蓋頂、蓋緣、籃緣及ㄇ字型提把塗有紅漆作為裝飾。籃壁使用絞編(繩紋編),以三到五條緯篾條依順序於每一經篾間插入一條,編作時三條各壓二挑一交錯編入。編作時緯篾條勻稱扭轉,使編目整齊美觀,三到五條細長的緯篾條在經篾間如繩索般的交錯絞編,經篾數量多間隔特別密。謝籃又名「禮籃」、「𣛮籃」,客家人稱「籮鬲」。謝籃主要使用於盛放各式禮俗用品及祭拜物品。謝籃的材質,最常見的有竹編(或外加漆)、籐竹編(或外加漆)、木等種類。謝籃的外觀,一般有圓形、長方形、六角形及八角形等形狀。在傳統禮儀中,不同大小的謝籃有不同的用途。大型謝籃於結婚、喜慶、祭神等儀式時使用,有的謝籃提梁中間圈孔,方便插入扁擔或棍棒扛抬。中型謝籃(又稱禮餅籃)使用於議婚、選定黃道吉日時,昔日女子出嫁,娘家通常用中型謝籃裝著花粉前往親家;新娘返家作客,再用此謝籃裝著米糕回門。小型謝籃則盛放檳榔、香菸等招待賓客。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