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霧山石刻插屏(屏身)

跟霧山石刻插屏(屏身)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霧山石刻插屏(屏身)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霧山石刻插屏(屏身)

此件石屏以黑色石料以剔地淺雕方式刻成,為裝飾玩賞用的硯屏之屬。從款識「時在庚申孟冬月 以雲林筆意製於古油江」可知,其產製於古名「油江」的四川江油市,該工藝在民初曾盛極一時,後趨於凋零落沒,晚近方才復振;目前該技藝已為對岸以「霧山石刻」為名登錄為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此件依雕工題材及座腳形制推測,應製作於1980年「庚申」,正面仿傚元代四大家之一倪雲林筆意,作一高士坐於江岸,遠眺山水;背面則題有與詩仙李白相關七言絕句一首,反映當地曾為李白故居的傳說。 屏風是中國古代家具之一,其功能有隔間、遮光、擋風甚至風水之用。小型屏風一般以插屏的方式組成,即底座與屏風分開,組合時將屏風插入底座。一般而言這類屏風的作工與材質較為講究,多以精美石料或木雕為主,到了近代則有玻璃等材質。 唐代詩人杜甫曾寫五言律詩「不見」贈李白,內容是:「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詩中敘述李白因事流放夜郎時,杜甫的思念與惜才之情,李白匡山讀書因而傳送後世。本作品的畫作中,即以傳統文人山水畫常見的隱逸題材,描繪一人獨坐江邊,用以表現李白讀書山中的主題。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