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明壽興皮影偶—影身

皮影戲影偶的角色類型基本以因循中國戲曲的傳統,尤其是銜接南戲、傳奇的角色分類,以生、旦、淨、末、丑這五大角色為主要系統。此偶為臺灣皮影戲坐騎偶身,生角武身,可作為武將。 此文物為臺灣皮影戲坐騎偶,生角武身。紅、綠、黑三色相間於整體影偶。坐騎偶身屬陰刻,影身以角色身軀、坐騎、坐騎四足三個部分彼此關聯,三部分以棉線相互牽引,走動時可展現偶身的靈活性。 鎧甲從角色身軀延伸至馬背上,整體雕工巧妙。上身雙手持長斧,背後裝附靠旗,一般武將都穿大靠,再襯上四面靠旗,看上去特別顯得威武、勇猛。袍服下襬前緣隱約露出一隻黑色長靴,踏著紅色的馬鐙,彰顯角色性別。坐騎寶馬型態美觀,軀幹壯實且四肢修長,腿蹄有方,馬尾下垂。馬頭上配有韁繩,在下顎處配上一只鈴鐺,裝飾靈巧。偶身僅有單一簽孔,是方便演出時打鬥的作用,手部應與簽桿相連。 該文物來自呂憲光,呂憲光為呂訴上之子,呂訴上為臺灣早期投入研究傳統戲曲的先驅,六〇年代左右呂訴上曾拜訪當年的傳統戲曲劇團,這批文物應是當年由劇團主所致贈。 宋貓本宋明壽(1920-1986)生肖屬鼠,朋友戲稱貓仔,宋貓便成了正名。家境不佳的宋貓,為改善家計,便跟著金連興的蔡龍溪學皮影,後改投入有遠親關係的永興樂,由張塔傳授。學成後便搭著永興樂、安樂的戲班演出,日後便自組明壽興戲班。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使用地點/展覽地點: POINT (120.298468 22.78268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