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武場樂器(梆子)

武場樂器(梆子)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傳統樂器:梆子,又稱為「叩仔板」、「高低板」或「南梆子」,長方體木製打擊樂器,為臺灣傳統戲曲後場樂器之一。梆子通常掛於小鼓左側或置於小鼓前緣,操作時用打小鼓的左手所持的鼓箭擊打隙縫邊,其音色響亮清脆,在唱腔伴奏和器樂演奏中,常用於擊打出節拍。梆子最早用於伴奏各類梆子腔而得名,常用在強拍上,藉以增加戲劇張力及氣氛。因使用範圍不同而有河北梆子、南梆子、秦梆子等區別。 該樂器的物件計有一件梆子:18*6.8公分、二件鼓簽。梆子為一實心木,外表光滑,菱角適度,只因打擊而於表面有所斑駁;鼓簽長短不一且色澤深淺不同。 該樂器來自呂憲光,呂憲光為呂訴上之子,呂訴上為臺灣早期投入研究傳統戲曲的先驅,六〇年代左右呂訴上曾拜訪當年許多的傳統戲曲劇團,這批文物應是當年由劇團主所致贈。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