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戲」泛指表演者透過特定媒介(如絲線)操作戲偶的表演形式,臺灣傀儡戲一般指「懸絲傀儡」:在戲偶的頭、手、腳各部位繫上絲線並連接操作板,表演者再以手懸提表演之。 本件懸絲傀儡戲偶,傳係桃園同樂春傀儡戲班張國才舊物。張國才(1880-1966),福建汀州永定縣客家人,12歲從父習藝,後來臺謀生,1919年創同樂春,技藝精湛深受觀眾及行內肯定。 此偶屬小生扮相,全身有多處繫線連結至鉤牌,方便演師操作;頭、手掌(皆武手、雙手為左手)及腳(塗黑漆雕作皂靴樣式)皆以木材雕刻,胸腹以竹篾編為筒狀,內襯中文報紙;帽冠紙質,瀝粉並敷塗金綠等色漆,做工精緻,惜保存狀況不佳,多有破損變形;偶服以紅色布料為地,脖繫靠領,胸前有一半圓形金屬作為護心鏡,腰際正面彩繡獅頭,袍下擺上繡牡丹紋;整體做工精緻,富歲月滄桑跡痕。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