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太監帽」源自於宜蘭總蘭社的道具之一。宜蘭總蘭社創立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民國60年代(1971)以後,隨著環境轉變面臨嚴重的斷層,故於民國91年(2002)宜蘭總蘭社將文物捐贈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保存,此太監帽則為文物之一。本件戲帽為太監所戴之帽,故名太監帽。此帽身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半部之兩側左右對稱延伸出去的部分,可以將其插入帽子後面的環中,合為一體。本件太監帽為紗帽之形態,帽頂有網狀的構造,為前高後低,以珠子和絨球做為裝飾,做工十分細緻精美。 京劇中的帽分有軟、硬,有帝王所戴的皇帽、也有官僚所戴的紗帽、以及也有韃帽、侯帽、僧帽、皂隸帽、羅帽等之分,太監帽為羅帽中的一種,羅帽又分為軟羅帽及帶絨球的硬羅帽二種,此太監帽屬硬羅帽的一種,型較高,上邊綴滿了絨球和珠子。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