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宜蘭總蘭社紅地封神人物紋牛舌旗(土行孫)

宜蘭總蘭社紅地封神人物紋牛舌旗(土行孫)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宜蘭總蘭社紅地封神人物紋牛舌旗(土行孫)

此文物為牛舌旗-封神演義人物(土行孫),民國91年(2002)「宜蘭總蘭社」將此文物捐贈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保存。 旗幟形似牛舌,故俗稱「牛舌旗」,為宜蘭地區特殊稱呼,北部稱其「肚兜旗」。旗面上有盤金刺繡「宜蘭」及「總蘭社」字樣,牛舌旗之旗面圖樣較為豐富多變,因此在命名上則以旗面之圖樣稱呼如:十二門人旗、風火雷電旗等。在遊行隊伍中以T字型旗桿撐起,大多排列在頭旗隊伍之後,軒社大鑼之前。 此件旗面上方盤金刺繡立體祥獅造型,中央彩線刺繡封神演義中神祇-土行孫,作手持法寶「賓鐵棍」、「捆仙索」單腳站立於石頭上亮相之貌,土行孫在封神演義中為懼留孫門下弟子,身高不超過四尺,卻有強大本領,能在地底下日行千里。旗面中的土行孫身著亮片與彩線網繡輝映的武甲,威武神勇造型躍然生動。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座標系統
WGS84
向量空間資料
使用地點/使用地點: POINT (121.751117 24.75842)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