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陰陽河》戲服

此文物陰陽河戲服包含上衣、褲子、頭飾及腰巾子等部件,為戴綺霞老師贈予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戴綺霞一生奉獻京劇藝術,並以傳承為己業,直至杖朝之年結束了京劇補習班,這些京劇文物轉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典藏,陰陽河戲服便是其中一套文物。 服裝為襖、褲的基本型式,上衣襖,款式為小立領、大襟,窄口袖長至手腕,衣長至腰線以下臀線中間;下褲的褲角為束口狀,是便於配合角色穿蹺鞋而設計的,整套服裝從中間分為左陰(黑色)、右陽(白色)。另有一腰巾子也是從中間縱分為陰、陽黑白二色,繫於腰間。用於搭配頭飾的「三彩球」也分為黑白兩色。整套服裝的陰陽二色暗喻穿此服裝的劇中人物,具有穿梭於陰陽兩界的能力。 京劇中旦角用綢子打結做頭飾稱「綢子打頭」,形式相當多元,本套頭飾為其中一種之「打彩球」。打彩球有一個球及三個球之分,此件打三顆球屬「三彩球」,傳統上可用於人、鬼、妖等腳色;正中最為大顆為頂球,兩側小球為偏球。 民國80年(1991年)12月8日,戴綺霞老師與當代傳奇吳興國先生演出《陰陽河》一劇時,扮劇中角色李桂蓮便是穿此服裝。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使用地點/演出地點: POINT (121.551549 25.04845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