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皮影戲道具--椅子

本件典藏品為「皮影戲道具--椅子」,材質為牛皮,整體以陰刻刻法為主,顏色為桃紅、綠與黃色等。椅圈為月牙扶手的設計,鵝脖(前腿上截在椅盤以上與扶手相連的部分)為流線的造型,聯幫棍(扶手中部下的立柱)則為方形中空的雕法,座面雕有半圓花朵的圖案,下方框格則雕有象徵富貴或吉祥的花朵圖案並佐以接圓式殼紋,而椅子的大邊則雕有弦月紋的紋路,券口牙子(椅盤下構成券口的三根板子)另有半圓花朵的紋路,由此形制可知此座椅為富貴或身分特殊之人所使用的圓把頭圈椅。 此外本件皮影戲的道具「椅子」雕有下方皮片,或稱「底板」,功用類似L型角柱,可支撐此道具。圈椅起源於宋代的漢族傳統家具,因其扶手和靠背接連形成的半圓形貌而來,又名「羅圈椅」。 「皮影戲」是透過紙或獸皮所雕刻而成的偶來搬演的戲,且是運用光和影子效果來表演的一種偶戲,因此皮影戲也是影戲中的一種。潮州與臺灣則因其偶頭臉部的側面形狀極似猿猴,所以將皮影戲稱為「皮猴戲」。而客家地區則是因為皮影戲的其中一種材質為紙,或稱它為「紙影仔」。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