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茶簳(笳藶)

製茶用的簳仔。這款茶簳的直徑較小,以竹篾編織而成,圓盤狀,面大而淺,底部相當整平。編製時取等寬的竹篾,以壓二挑二斜紋編法密編,花紋為人字紋,先編成圓形竹蓆,周圍折起上彎,用寬厚的竹片圈框夾住竹篾,再以竹釘固定。 「簳」(kám)或可寫成「𥴊」(kám),為臺灣台語用字,一般無孔目的稱為「簳」,有孔目的稱為「篩」。此茶簳主要是供茶農揉捻茶葉或揀茶用,茶葉的製作過程中,有一道手續是揉捻,以利於成型和提升風味,手工揉捻通常是直接接觸茶葉或者將茶放入布包在簳仔上揉捻,經捻過後,再打開茶布包,揀去不必要的茶梗、茶屑。有時這類茶簳也被用來晾曬筍干或瓜類作物。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