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除蟲器

民國五十年代以前,稻田滅蟲除了用蟲梳也有用這種型式的「蟲爪子」,多為本地客家農莊所用。本件是以細竹篾採密編法,編製如蛋形盆狀,再以寬厚竹片彎成蛋形骨架,夾住內外兩側面做固定收邊,接近尖端處加裝一竹圈,用藤皮或鐵絲圈固;再將一根長竹竿加裝在圈形骨架上端與較鈍處的頂部。 當稻子長至四、五十公分起胎之前,將蟲爪子在稻葉間左右來回橫掃,使其掉落在盆內,再倒入水田的水中,而掉落在泥水上的蟲子,則另以「臭番仔油」(煤油)灑於水上毒殺,徹底除蟲;若無使用臭番仔油,則利用水中的溫度達成殺蟲效果,故必須於上午十點以後才能開始作業,這是在早年缺乏除蟲劑時相當科學且環保的作法,先人的智慧頗讓人讚嘆。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