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簸箕

簸箕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鏟箕也叫做「插箕」或「筲箕」(sa-ki),有點類似畚箕,畚箕有手把,鏟箕則無手把。其所用的桂竹篾較細,在使用上也較堅固耐用。本件取細竹篾採壓一挑一密編方式,編成斜淺斗狀,再以三片寬厚竹片彎成U形骨架,夾住內外兩側箕面,然後並以藤皮返折纏繞固定收邊。因使用頻繁或年代久遠,U形骨架上有以鐵絲圈固。 鏟箕是重要的農用器具。播種時,農夫在完成秧床後,會將發芽的稻種放在竹製的鏟箕上,走在秧田溝中,左手持插箕,右手抓種子撒在秧床上;或者是作揚米去糠用;以及在使用「風鼓」去除稻穀雜質時,也會用這類鏟箕來裝稻穀,非常實用,近代則多以塑膠製品來代替了。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文化部典藏網
建檔單位文化部典藏網
作者
: 不詳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