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風獅

本件以紅磚陶土塑形後,採素燒方式燒製完成。表面呈現磚紅色澤,以及柴燒黑色火痕。其獅子四肢肥短,體態滾胖,頭部比例略大,造型古拙逗趣。藏品以長方形板狀為底座,獅身蹲立其上,呈後肢與尾部觸地站立,前肢攀附於胸前之太極八卦立牌,右前肢斷裂佚失。獅首呈上抬望天動作,大耳垂墜,眼部成圓形凸眼,獅鼻朝天,嘴部作鏤空開嘴,露出尖牙。 風獅爺為民宅屋頂常設的厭勝物,過去相當普遍,目前尚見於金門、馬祖與澎湖、臺南、彰化、高雄等地區。外型作獅形,具有鎮風、驅邪制煞的祈福作用,其材質則以陶燒為主,造型多呈樸拙的民間風格。其太極八卦為構成宇宙萬物的基礎,亦具有強大的能量。尤以八卦對應八種自然界物質,乾為天、兌為澤、離為火、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艮為山、坤為地,為世間萬物組成,因此具有安宅避邪、抵擋災厄、化解邪氣的作用。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