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唐明皇遊月宮(琴僮)(待考)

交趾陶臺灣民間習稱「廟尪仔」,反映其題材多為人物戲齣的特質,不過這些交趾陶偶常常因原屬建築重修或改建,遭拆下後流入古物市場,致使原本的齣頭,乃至人物排列順序、垛堵的裝置位置、匠師的資訊和建物興修的年代等秩序銷解,甚或再經後人隨意拆組,已難追溯原本的脈絡。此組交趾陶共8件,經比對手路、人物比例及施釉特徵,可見右側4件人物風格較一致,或出自同處;左側4件人物,其中作配角持琴、拿燈的童子,其尺寸竟較其他角色為大,手路亦有別,明顯不符常理,當為後人拼湊,非同一出處。右側4名陶偶根據扮相,推測應為「唐明皇遊月宮」戲齣中之角色,其中右1-無鬚文生為監官,右2-著黃袍之老生為唐明皇,右3-葉法善,右4-月宮仙子;傳說某年中秋時節唐明皇與法術高強的道人葉法善一同賞月,興起一遊月宮的念頭,道人遂施展法術登上月宮,唐明皇看見月宮仙女的歌舞大為感動,暗記樂曲旋律,回來後即譜成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座標系統
    WGS84
  • 向量空間資料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紀念館: POINT (120.180496 23.233772),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0.351894 23.518453), 作者或關係人地點/工作地點: POINT (120.564075 23.713342)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