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紅地緹花馬面裙

臺灣早期閩籍婦女傳統裙子大都為圍裹裙,造型是以兩片大小、花色、圖案相同的布幅製作而成,以腰帶連綴一起用以圍裹下身。通常以吸汗性佳的棉布作裙腰接連裙幅,直接將裙子連成一長條狀,兩側附有圈耳及綁帶用以固定裙腰,前後裙片中央各有重疊之開口稱為裙門,前、後裙門為刺繡花紋之重點,長方形狀如馬面,因此通稱為「馬面裙」。此件馬面裙以大紅色緹花絲緞做底布,裙門兩側與下襬以寶藍色緞布作鑲緄,內緣再加上緹花織帶貼飾,裙門下方以貼布挖雲做成如意雲頭紋,裙門二旁的褶襉部分以寶藍色絲緞做成劍帶飾條,飾條下方做如意雲頭紋貼布繡,一條條的劍帶飾條末端如意雲紋花樣如鳳尾散開,所以又稱為「鳳尾裙」。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