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地青花繡龍鳳龜鹿紋肚兜

龍鳳紋肚兜正反面均為米色棉布,繡線主要使用藍、黑雙色。在肚兜領緣、斜襟、腰角的邊緣做三角鎖邊繡。主要紋樣的刺繡技法為平針、纏針、直針、搶針。在領緣繡鳥紋,斜襟繡草蟲紋,腰角繡花卉紋,口袋上部繡花鳥紋,下半部繡蝶紋、龍鳳紋、瓶花紋,頂角飾片繡花鳥紋、蝶紋。龍鳳紋寓意富貴,蝶紋寓意長壽、福氣,瓶花紋則代表富貴平安,故此件肚兜寓意平安富貴。此件肚兜下端略尖而圓,從雲頭型頂角飾片可知為臺灣中部地區風格,肚兜出現時間不會晚於漢代,隨時代變遷,形制、名稱均有改變,至清代開始稱作肚兜,臺灣台語稱為肚掛、繡肚,客家則稱為肚褡、肚圍,雖然台灣肚兜源自中國,但是臺灣肚兜通常先將紋樣繡於布片,再縫於肚面上,通常會有口袋。裝飾安排上,紋樣多集中在下方口袋與飾片,此兩點與中國地區肚兜有很大差別。另外,穿著肚兜可防止風寒、遮蓋胸腹部,口袋部分則可收納貼身小物。故早期肚兜男女老幼都會使用。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