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本刺繡針法樣本圖

本件裝框繡布,主題為「日本刺繍基刺し」,繍為日文字,等同中文繡字,以縱四列三的十二宮格呈現十二種刺繡基礎技法。第一排由上往下分別為「平繍」的鮭紅色五瓣櫻花,繡面平整,絲縷無歪斜,勻指針距一致,既無露底,亦不重疊;「平繍(斜繍)」的草綠色十瓣花朵圖案;「繍切(割繍)」的暗綠色葉片,用平行的繡線表現圖案,為表現出光澤,絲線平行縫製,多用於表現細小的立體感,平繡中留有縫隙用以呈現立體感,類似版畫的勾邊效果;「平繍(肉ね)」即緞面繡的鮭紅色四瓣花朵。第二排由上往下為まつい繍,即斜紋繡,多用於波浪紋或散亂的松針、松葉;「菅繍」,使線沿著布料的紋理刺入並掩埋織線,表示陰影的虛線繡法,此作品以山形為圖案;「さがら繍」,即相良繡,以絲線製作小結後組成紋樣,類似中國的打籽繡,通過打結組成花蕊、莖葉紋樣;「さむ繍」,以不同的絲線組合平繡制而成,採用三到五組絲線交織縫製,表面肌理和繩紋一致,塑造出櫻花花瓣的立體感。第三排由上往下為「けし繡」,有規律地在布料表面上刺穿編織線以形成小線或小點的方法表現圖案;「すがら繍」,也稱為鎖邊繡,通過彎曲邊緣來縫製使其結實收邊圖案;「鹿の子繍」,用擠壓繡線的方法呈現像梅花鹿斑點的圖樣;「伏繍(金絲綴)」,又稱「駒取り(駒縫い)」,即將金線和銀線纏繞在布料上繪製圖案,然後再用另一條線固定圖案。此件背紙背面下方有三行直書鋼筆字跡「三ノ一、三十八番、賴氏□碧」,推測或為日治時期臺灣女學校學生之作業。

基本資訊

  • 典藏機關
    典藏單位: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