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一、蔡啟運

續修新竹市志下冊/卷七藝文志/文學/日治時代新竹地區的文學/傳統詩歌/本籍作家及其作品/蔡啟運,頁1694-1696。

蔡啟運,名見先,字啟運,又字振豐,號應時。出生竹塹客雅,幼聰穎,時有「神童」之稱;光緒年間,與陳濬芝等人倡立竹梅吟社,竹塹名士薈萃一堂,刻燭命題,攤箋鬥題,極文壇之樂事,成為清末竹塹地區最具規模的詩社。光緒17年(1891),取進新竹縣學,乙未年遷居苑裡。同年,臺灣民主國成立,先生因與丘逢甲誼屬中表兄弟,故曾參贊軍務;未幾事敗,丘逢甲返回大陸,啟運見事無可為,乃佯狂詩酒,不問世事。日治後,蔡氏在心境作了某種程度的適應與調整,依《臺灣列紳傳》載: 是歲忽逢滄桑之變,慧敏處事,以得時宜。明治三十年四月受配紳章,是歲十二月登庸苑裡辦務署參事,四十年九月拜命苑裡區長。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下冊》,〈卷七藝文志〉,第1694-1696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