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下冊/卷七藝文志/文學/清領時代竹塹地區的文學/傳統詩歌/本土作家及其作品/彭裕謙,頁1650-1651。
彭裕謙,名發,字牧堂,官章裕謙。北埔人。幼時天資明敏,讀書過目不忘,七歲就學,習作詩文,勤奮不懈,及長有名於時,十八、九歲便於大份林設館課徒。二十歲時(光緒元年)取進臺北府學。光緒2年春,於北埔鄉埔心書房授徒;4年,再應聘為苗栗培蘭家塾;光緒13年,與其父、弟三人復於北埔彭姓祠堂內教學;14年,則受姜家聘設帳於金廣福,訓蒙姜家子弟。先生輾轉課徒各地,固因家計拮据,不得不屈就舌耕;再者乃欲藉教學相長,以待科年。光緒20年,赴省應試,鏖戰秋闈,惜名落孫山。翌年,乙未割臺,裕謙挈眷回粵,隱居陸豐五雲洞,並秉鐸於梯雲書室。光緒23年,全家返臺,應聘於北埔公學校,光緒30年止。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下冊》,〈卷七藝文志〉,第1650-1651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