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三政事志/環保/廢棄物處理,頁785-788。
民國70年代以來,台灣由於經濟發展、國民消費生活的多元化,以及工業生產活動的多樣化,造成垃圾(廢棄物)量愈多,而且成分也更為複雜。新竹市作為工商業發展的城市,廢棄物的成長也極為顯著。如表4-1新竹市垃圾、水肥處理概況,除極少部分針對水肥的處理之外,垃圾處理量從民國71年(1982)每日120公噸以及75年的每日209噸,至民國85年的每日478公噸,顯示垃圾量呈倍數的增加。至於處理方式,除針對水肥是以生化處理之外,垃圾處理是以掩埋為主。由於垃圾量的快速成長,必然面臨垃圾掩埋場設置問題。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三政事志〉,第785-788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