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竹市行政概述

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三政事志/行政/概述,頁389-398。

新竹市區域古稱「竹塹番社」,自有史記載以來,歷經荷西時代、鄭氏時代、清領時代、日治時代和民國時代等五個時期。 壹、荷西時代 荷西時代,荷蘭人佔據台灣南部,設台灣政廳,置行政長官統治台灣,派政務員、宣教師管理先住民。台灣政廳在各部落選一有能力之長老,任命其為酋長,轉達台灣政廳之指令,指揮管理部落人民。當時全台設有四個「番社長老集會區」,各區部落酋長每年集會一次,報告該地方之行政及一般情形,此種集會稱為台灣地方會議。新竹市區域-「竹塹番社」,荷蘭人稱為pocael社,屬淡水集會區管轄。

本件內容節錄自《續修新竹市志上冊》,〈卷三政事志〉,第389-398頁。(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民94年)

基於歷史文化之記錄需要不斷延續始能保存,新竹市政府於民國91年動工修纂《續修新竹市志》。延續前作《新竹市志》,續修的內容以民國75年至85年新竹市的各項資料為主,並針對市志有誤之處進行修正補充。續修三冊分卷跟市志一致,兼顧了地方志傳統,文字寫法更符合現代所需,讓有志於新竹市地方研究的新舊讀者,皆能閱讀便利並得到更多屬於新竹市特有的知識。

基本資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